□刘 珂 陈 烁
保障进出境矿产品安全准入、构筑国门生物安全防御体系、提升口岸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科技兴关在上海海关守护国门安全中,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机构改革以来,上海海关从创新管理机制、发布《上海海关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建立专家智库、充分发挥专家咨询作用,搭建内外合作平台、加强长三角和东西部地区科研合作等方面入手,着力加强科研创新,积极推进科技兴关,产生的科技成果在众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把洋垃圾拒于国门之外
中国矿产品贸易飞速发展,占全国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0%以上,矿产品贸易量和贸易金额居世界第一。但是,在海洋运输环节,占主导地位的铁矿、煤炭等主要以散装船舶运输,存在船舶失衡倾覆现象;在质量管控环节,进出境矿产品品质不合格、有害元素超标、掺杂固体废物等问题长期存在。
为此,上海海关工业品与原材料检测技术中心开展了“进出境矿产品海运安全及质量保障技术研究”的课题研究。
这一课题针对进出境矿产品在海洋运输和质量管控环节的安全隐患,探索了散装精粉矿流态化的宏细观机理并提出预防措施,研发了适运水分极限检测技术、矿产品有害元素检测技术及固体废物属性鉴别技术,完善了矿产品检测标准体系,开发了进出境矿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平台,从而显著提升口岸检测技术能力,有效防范散装矿产品海运安全风险,为打击固体废物走私,阻止洋垃圾入境提供技术保障,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如果进口矿产品的品质不合格、有害元素超标、掺杂固体废物等,一方面会让贸易方遭受损失,另一方面,不合格的原材料也会影响冶炼生产,造成环境污染,正常矿产品中掺杂固体废物则会让洋垃圾进入国门。所以,我们需要不断更新和升级检测技术,保障国家对进口矿产品的宏观管控。”该课题研究牵头人李晨说。
为此,他和团队运用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相关理论,进行矿产品与冶炼渣的理化特征差异分析,并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掺假识别判定方法,得出固废属性鉴别的关键特征指标。
虽然不法分子掺杂固体废物的手段不断升级,固体废物伪装得越来越隐蔽,但在他们的检测技术之下,这些洋垃圾依然无处遁形。
构筑国门生物安全防御体系
如何构筑国门生物安全防御体系,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和病媒生物入侵?上海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参与了该课题的研究。
该中心的焦彬彬博士,通过开展“大宗农产品有害生物入侵防御关键技术体系创建及应用”的研究,以跨境大宗农产品易携带有害生物为研究对象,建立了28种植物病原菌的高精准检测方法;构建了“溴甲烷替代熏蒸”新技术等环境友好型、精细化、多元化的检疫处理方法;开展了有害生物防御技术的规范化研究和装备化应用,项目成果在促进对外贸易、保护本地区生态安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加快通关速度是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检测环节,无论是现场初筛,还是实验室检测都要求更快更准。在此背景下,焦彬彬开展了针对进口大宗农产品快速检测有害生物的方法研究,为口岸一线开发了一系列快速检测工具,方便现场查验人员进行初步筛选。建立了28种植物病原菌的高精准实验室检测方法,其中多目标生理生化鉴定数据库的构建,使病原菌在进行指标检测后,可以与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精准地确认判断。
“以前检测一种病原菌时,传统的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的方法耗时费力,现在构建了相互关系树状图谱和生理生化鉴定自定义数据库,就可以在瞬间获得结果,确定所分析菌株的属或种,判断也更准确。”焦彬彬说。
提升口岸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进口食品、化妆品,已经成为国内进口商品的主力军。进口食品、化妆品的安全,关系着千家万户。为此,上海海关“进出境食品化妆品重要微生物检测及生物多尺度智能监控系统开发与示范应用”项目,针对食品安全中危害严重、检测需求迫切的致病微生物,构建了进出口食品、化妆品微生物多维度高效识别检测体系;建立了跨境致病菌分型比对与耐药基因大数据分析新技术;开发了生物处理过程数据集成系统与智能测控平台,在口岸食品专项监测监管、国际重大赛事活动保障、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助力国产仪器质量提升及在食品无机元素分析中的示范应用”项目,则研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无机元素前处理及分析仪器设备、建立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食品中无机元素含量及形态检测标准和技术,构建了国产仪器示范应用技术平台,从另一方面助推了口岸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的提升。该项目成果推广应用于检测实验室,实现了缩短检测流程、提高检测效率和降低检测成本的目的,不仅为国产仪器赢得质量信誉,也为重塑中国制造的形象奠定基础,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上海海关科技处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关将进一步创新科研管理手段,激发科研创新活力,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储备,聚焦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研发,为有效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和口岸执法把关提供技术保障。